常见问题

新闻动态 行业动态 常见问题

转鼓造粒机出料 “大球” 或 “细粉” 过多?一招教你调节倾角与转速!


在有机肥、复合肥、化工等行业的颗粒成型工艺中,转鼓造粒机凭借 “适应性强、产量高、颗粒圆润” 等优势,成为主流造粒设备。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转鼓的旋转,使物料在筒体内完成 “滚动黏结 - 颗粒长大 - 整形抛光” 的过程,最终形成合格粒径(通常 2-5mm)的颗粒。但实际生产中,常出现出料 “大球过多”(直径>5mm 的颗粒占比超 15%)或 “细粉过多”(直径<2mm 的颗粒占比超 20%)的问题,不仅降低产品合格率,还会增加后续筛分、返料的工作量,导致生产效率下降。

深入分析可知,转鼓造粒机的倾角(决定物料在筒内的停留时间)与转速(决定物料的滚动强度与碰撞频率)是影响颗粒成型的核心参数 —— 二者配合不当,是导致 “大球” 或 “细粉” 问题的主要原因。本文将针对这两类问题,给出倾角与转速的精准调节方法,帮助快速解决造粒质量难题。

zhuangu.jpg

一、先搞懂:“大球”“细粉” 过多的核心成因,找准调节方向

在调节参数前,需先明确 “大球” 与 “细粉” 产生的根本原因,避免盲目操作。转鼓造粒机的颗粒成型过程分为三个阶段:① 初始黏结阶段(细粉物料与黏合剂混合后,形成微小 “母粒”);② 颗粒长大阶段(母粒在滚动中不断吸附细粉,逐渐变大);③ 整形稳定阶段(长大的颗粒在筒内碰撞、摩擦,去除多余黏附层,形成圆润颗粒)。倾角与转速直接影响这三个阶段的时长与强度,具体影响如下:

问题类型

核心成因(倾角与转速角度)

关联现象

大球过多

1. 转鼓倾角过小:物料在筒内停留时间过长,颗粒有充足时间吸附细粉,持续长大;2. 转速过低:物料滚动强度不足,颗粒间碰撞频率低,无法通过摩擦去除多余黏附层,易形成 “臃肿大球”。

1. 出料颗粒中存在明显结块(直径>8mm);2. 颗粒表面黏附大量细粉,硬度低,易破碎。

细粉过多

1. 转鼓倾角过大:物料在筒内停留时间过短,母粒未充分吸附细粉就被排出,无法长大;2. 转速过高:物料滚动强度过大,颗粒间碰撞剧烈,刚形成的小颗粒被撞碎,难以稳定成型。

1. 出料中大部分为松散细粉,仅少量小颗粒(直径<1mm);2. 转鼓内壁有明显物料撞击痕迹,噪音较大。

此外,需排除 “黏合剂用量不当”“物料含水率异常” 等干扰因素(如黏合剂过多易导致大球,过少易导致细粉)—— 若已确认黏合剂与含水率符合工艺要求(通常黏合剂添加量 5%-10%,物料含水率 20%-30%),再通过调节倾角与转速解决问题,避免 “误调参数” 导致问题加剧。

二、针对性调节:“大球过多” 如何调?“细粉过多” 如何改?

转鼓造粒机的倾角(通常调节范围 0°-5°)与转速(通常调节范围 15-30r/min)需根据问题类型 “反向调节”,同时遵循 “小幅度微调、逐步验证” 的原则,避免参数突变导致造粒过程失控。以下为具体调节方法:

(一)解决 “大球过多”:增大倾角 + 适当提高转速,缩短停留时间、增强整形效果

当出料中 “大球” 占比超 15% 时,核心思路是缩短物料在筒内的停留时间(减少颗粒长大机会),同时增强颗粒碰撞摩擦强度(去除多余黏附层),具体操作步骤如下:

  1. 调节倾角:小幅度增大,控制停留时间

  1. 调节转速:适当提高,增强颗粒整形

  1. 参数匹配参考(以 Φ2.2×6m 转鼓造粒机为例)

当前问题

初始参数(倾角 / 转速)

调节后推荐参数(倾角 / 转速)

预期效果(调节后 30 分钟)

大球过多(20%)

2° / 20r/min

2.5°-3° / 22-24r/min

大球占比降至 10% 以下,合格颗粒(2-5mm)占比超 75%

大球 + 轻微结块

1.5° / 18r/min

3°-3.5° / 24-26r/min

结块消失,大球占比降至 8% 以下,颗粒硬度提升 10%

(二)解决 “细粉过多”:减小倾角 + 适当降低转速,延长停留时间、减少颗粒破碎

当出料中 “细粉” 占比超 20% 时,核心思路是延长物料在筒内的停留时间(给母粒充足时间长大),同时降低颗粒碰撞强度(避免小颗粒被撞碎),具体操作步骤如下:

  1. 调节倾角:小幅度减小,延长停留时间

  1. 调节转速:适当降低,减少颗粒破碎

  1. 参数匹配参考(以 Φ2.2×6m 转鼓造粒机为例)

当前问题

初始参数(倾角 / 转速)

调节后推荐参数(倾角 / 转速)

预期效果(调节后 30 分钟)

细粉过多(25%)

3.5° / 26r/min

3°-2.5° / 23-24r/min

细粉占比降至 15% 以下,合格颗粒(2-5mm)占比超 70%

细粉 + 小颗粒多

4° / 28r/min

3°-2.8° / 22-23r/min

细粉占比降至 12% 以下,小颗粒(1-2mm)占比减少 30%

三、关键注意事项:避免调节误区,确保造粒稳定

在调节倾角与转速的过程中,需规避以下常见误区,同时做好 “参数记录” 与 “效果验证”,确保造粒过程稳定可控:

(一)调节误区:这些错误操作会导致问题加剧!

  1. 误区 1:一次性大幅度调节参数

  1. 误区 2:只调节单一参数,忽略二者配合

  1. 误区 3:忽略设备型号差异,照搬参数

(二)效果验证:如何判断调节是否合格?

调节完成后,需通过 “颗粒检测” 与 “生产指标” 验证效果,确保符合工艺要求:

  1. 颗粒检测:核心指标需达标

  1. 生产指标:确保生产效率稳定

(三)参数记录:建立 “调节档案”,便于后续追溯

每次调节后,需详细记录以下信息,建立 “转鼓造粒机参数调节档案”,便于后续生产中快速参考,同时排查问题:

例如:“2024 年 X 月 X 日,出料大球占比 18%,调节前倾角 2°、转速 20r/min;调节后倾角 2.5°、转速 23r/min;30 分钟后检测:合格颗粒占比 78%,大球占比 8%,颗粒硬度 22N,物料含水率 25%。”

四、总结:倾角与转速调节的 “核心逻辑”

转鼓造粒机的倾角与转速调节,本质是通过 “控制物料停留时间” 与 “控制物料滚动强度”,平衡 “颗粒长大” 与 “颗粒整形” 两个关键过程:

只要遵循 “小幅度微调、同步配合、逐步验证” 的原则,结合设备型号与物料特性,就能快速找到适配的倾角与转速参数,解决 “大球” 或 “细粉” 问题,实现转鼓造粒机的稳定高效运行,提升产品合格率与生产效率。



X转鼓造粒机出料 “大球” 或 “细粉” 过多?一招教你调节倾角与转速!-常见问题-有机肥造粒机,圆盘造粒机,对辊挤压造粒机生产厂家-郑州华之强重工科技有限公司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18603847333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