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见问题

新闻动态 行业动态 常见问题

平模造粒机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大全


平模造粒机因结构简单、适用物料广泛,成为中小型有机肥厂颗粒成型的常用设备。但在处理秸秆、畜禽粪便等黏性差异大的物料时,常因操作不当或部件磨损出现故障,导致颗粒成型率下降、设备停机,影响生产效率。本文汇总平模造粒机的 8 类常见故障,从故障现象、根源分析到维修方法逐一详解,并附预防措施,帮助操作人员快速排查问题,降低维修成本。

一、不出粒或出粒量少:原料与设备的 “匹配失衡”

不出粒或出粒量骤降是最常见故障,多因原料特性与设备参数不匹配,或核心部件堵塞导致。

故障表现

开机后模孔无颗粒排出,或出粒量仅为正常的 50% 以下,伴随电机电流升高(超过额定值 1.2 倍)。

核心原因

原料含水率超标:含水率>30% 时,物料易黏结在模孔内形成 “堵孔”,尤其处理鸡粪、腐殖酸等黏性物料时更易发生。某厂处理含水率 35% 的猪粪,开机 30 分钟后模孔堵塞率达 80%,完全不出粒。

原料粒度不均:含大量>5mm 的秸秆块或未腐熟杂质,会卡住压轮与模具间隙,阻碍物料进入模孔。

压轮与模具间隙过大:正常间隙应为 0.3-0.5mm,超过 1mm 时,物料无法被有效挤压进入模孔,出粒量骤降。

维修方法

1、清理模孔堵塞:停机后拆下模具,用直径略小于模孔的钻头(如 φ4mm 模孔用 φ3.8mm 钻头)手动疏通,或用高压水枪(压力 10MPa 以上)反向冲洗模孔;黏结严重时,可将模具浸泡在 50℃热水中 1 小时,软化物料后清理。

2、调整原料含水率:将物料晾晒或掺入 10%-15% 的干料(如秸秆粉、粉煤灰),使含水率降至 20%-25%(手握成团、轻捏即散)。

3、校准压轮间隙:松开压轮调节螺栓,用塞尺测量间隙,缓慢调整至 0.3-0.5mm,确保两侧间隙均匀(偏差≤0.1mm),拧紧螺栓后空转 30 秒,无摩擦异响即可。

预防措施

进料前用振动筛(筛孔 5mm)过滤大块杂质,在料仓内安装含水率在线监测仪,超标时自动报警,避免不合格原料进入设备。

1747215343584.jpg

二、颗粒松散易碎:成型压力与原料黏性的 “双重失衡”

颗粒松散、硬度不足(跌落 1 米即碎)会导致筛分损耗率超过 15%,多因压力不足或原料黏性不够。

故障表现

颗粒表面粗糙,断面无光泽,用手捏握即碎,成品中粉末占比超过 20%。

核心原因

1、压轮压力不足:弹簧弹力衰减或液压系统压力不够(正常工作压力应为 8-12MPa),导致物料挤压密度不足。

2、原料黏性差:秸秆、锯末等粗纤维物料占比过高(>60%),缺乏黏性物质(如腐殖酸、粪便),难以黏结成粒。

3、模具模孔磨损:模孔内壁磨损后变得光滑,物料与模孔的摩擦力减小,成型时无法充分压实(新模孔粗糙度 Ra1.6,磨损后达 Ra3.2 以上)。

维修方法

1、提升压轮压力:检查弹簧压缩量(正常应为自由长度的 60%-70%),弹力不足时更换同规格弹簧;液压系统压力不足时,调整溢流阀至 8-12MPa,同时检查液压油是否泄漏(补充至油箱液位 70% 以上)。

2、优化原料配比:向粗纤维物料中添加 5%-10% 的黏结剂(如淀粉、膨润土),或掺入 30% 以上的腐熟粪便,提升物料黏性。某厂处理纯秸秆时添加 8% 膨润土,颗粒硬度从 1.5kg / 粒提升至 3kg / 粒,合格率达 90%。

3、修复或更换模具:轻微磨损的模具可通过 “扩孔 + 电镀” 修复(将模孔直径扩大 0.2mm,电镀硬铬层 0.1mm,恢复表面粗糙度);磨损严重(模孔直径扩大>1mm)时直接更换新模具(选用 65Mn 材质,硬度 HRC50-55)。

预防措施

定期(每运行 500 小时)检查压轮压力和弹簧状态,根据物料类型提前调整配比,避免纯粗纤维物料直接造粒。

三、模具磨损过快:物料特性与设备材质的 “对抗升级”

模具是平模造粒机的核心易损件,正常使用寿命应在 800-1000 小时,若提前磨损(<500 小时),会增加生产成本。

故障表现

模孔内壁出现明显划痕、凹陷,颗粒直径比新模时大 0.5mm 以上,出粒量逐渐下降。

核心原因

1、物料含硬质杂质:原料中混入砂石、金属屑等,高速挤压时划伤模孔,尤其处理建筑垃圾混合物料时更严重。

2、模具材质不匹配:处理含石英砂的物料(如磷矿粉)时,使用普通碳钢模具(硬度 HRC40-45),磨损速度是耐磨模具的 3 倍。

3、压轮与模具不同心:设备长期振动导致压轮轴偏移,与模具表面不平行,局部压力过大加剧磨损。

维修方法

预防措施

每批次原料进场后抽样检测,若含砂量>5%,需先进行水洗除砂;定期检查设备地脚螺栓,用水平仪校准机身,减少振动导致的部件偏移。

四、电机过热跳闸:动力系统的 “过载预警”

电机温度超过 70℃(手感烫手),甚至触发热保护跳闸,多因负载过大或散热不良。

故障表现

电机外壳温度升高,运行噪音增大,电流表指针剧烈波动,最终自动停机。

核心原因

1、物料过载:进料速度过快,设备实际处理量超过额定值(如 15kW 电机处理量超过 1.5 吨 / 小时),电机长期满负荷运行。

2、传动系统卡滞:轴承缺油或磨损,导致压轮转动阻力增大,电机输出功率飙升。某厂因轴承缺油,电机电流从 30A 升至 55A,30 分钟后跳闸。

3、散热不良:电机风扇被粉尘堵塞,散热片积灰厚度超过 1mm,热量无法散发,尤其夏季高温时更易发生。

维修方法

预防措施

安装进料变频控制系统,与电机电流联动,电流超标时自动降低进料速度;每日班前清理电机散热部件,每 300 小时更换一次轴承润滑脂。

五、压轮磨损不均:受力平衡与物料分布的 “双重失控”

压轮表面出现单边磨损(一侧磨损量是另一侧的 2 倍以上),会导致颗粒厚度偏差>0.3mm,缩短压轮寿命。

故障表现

压轮边缘出现波浪状磨损,两侧轮缘厚度差>1mm,颗粒一侧薄一侧厚,成型率下降 10%。

核心原因

压轮间隙调整不均:两侧间隙偏差>0.2mm,导致单侧压力过大,磨损加剧。

进料分布不均:料斗下料偏向一侧,压轮单侧物料堆积过多,受力失衡。

压轮轴弯曲:长期过载或受冲击(如混入大块杂质),导致压轮轴产生 0.1mm 以上的弯曲,运转时出现偏心磨损。

维修方法

预防措施

每运行 200 小时检查一次压轮磨损状态,发现单边磨损及时调整;进料口安装格栅,拦截直径>30mm 的大块物料,减少冲击损伤。



平模造粒机故障维修对照表

故障类型

典型现象

紧急处理步骤

长期预防措施

模孔堵塞

不出粒、电机电流高

停机清理模孔,调整含水率

加装筛分设备,控制原料粒度和湿度

颗粒松散

易破碎、粉末多

提高压轮压力,调整原料配比

定期检查压力参数,优化物料黏性

电机过热

温度超 70℃、跳闸

停机散热,检查负载和轴承

控制进料量,加强电机散热

压轮磨损不均

单边磨损、颗粒厚度偏差

校准压轮间隙,调整进料分布

定期检查平行度,避免物料偏载

齿轮箱异响漏油

温度高、有油迹

停机检查油位和齿轮状态

定期换油,更换密封件

总结:故障维修的 “三字诀”—— 查、调、换

平模造粒机的故障多与 “原料特性 - 设备参数 - 部件状态” 相关,维修时需遵循 “先查原因、再调参数、最后换件” 的原则:先通过现象判断根源(如不出粒先查模孔和含水率),再调整可变量(如压力、间隙、速度),最后更换确属磨损或损坏的部件。

日常维护中,建议建立 “故障台账”,记录每次故障的原因、维修方法和预防措施,形成针对性的操作规范。通过科学维护,可使设备故障停机时间减少 50% 以上,颗粒成型率稳定在 90% 以上,为有机肥生产提供稳定保障。对于操作人员,熟悉常见故障的维修技巧,不仅能快速恢复生产,更能降低维修成本,提升设备综合利用率。



X平模造粒机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大全-常见问题-有机肥造粒机,圆盘造粒机,对辊挤压造粒机生产厂家-郑州华之强重工科技有限公司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18603847333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